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下世界秩序重构加速,尽管全球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会终结,但全球化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已成共识。中国的发展前景与世界紧密相连,在中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政策优化,还是企业、个人等抓住机遇、规避风险,都需要“开眼看世界”,把握全球化发展趋势。
为此,全球化智库(CCG)发布《2023中国与全球化报告》( 下称《报告》)对全球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提出2023年全球化发展十大趋势。
一、中美关系或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
《报告》指出,经过数年调整和布局,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朗之处。2023年,中美关系或将到达历史新节点,迎来新的稳定窗口期,双方仍将谨慎地开展互动和交流,在曲折中规避双边关系进一步下滑。
《报告》分析,未来,中美关系固然将面临许多波折,但双方会保持共同底线,并随时根据周围环境变化展开调整。中美将保持相对密切的高层接触,并一定程度上维护双边的合理交流和正常的人文往来;在贸易领域和全球治理领域,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开展一定程度的合作,以维持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稳定和存续;商界、学界和企业界等各界之间的交流会有效恢复,
但恢复状况将会受到政策和民意的较大影响。
二、乌克兰危机或进入谈判和冲突并存的阶段
关于乌克兰危机对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报告》进行了分析研判,并认为乌危机或进入谈判和冲突并存的阶段。
地缘政治方面,乌克兰危机造成的全球分裂状态仍会持续。一个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反俄阵营在全球形成,随着欧洲国家经济实力的下降,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而东盟、CPTPP以及IPEF中的中等力量成员国可以通过参与区域性国际政治或者经济组织影响国际秩序,增强国际话语权。
经济方面,乌克兰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总体趋势,但危机将使全球三大区域价值链体系之间的关系发生调整,美欧两大价值链体系出现更加紧密的融合。同时,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压力既存在于需求侧也存在于供给侧,并有可能在2023年为全球粮食供应带来压力。
三、全球资本流动性将有所改善
《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货币体系将逐渐结束加息周期, 全球资本流动性将有所改善。但由于供应链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引发的通胀,可能迫使全球各国央行将利率保持在现有高位。
《报告》分析,尽管2023年美联储加息步伐有可能逐渐放缓,但美元的强势态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导致在过去几年中受到国际资本追捧或者外债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出现债务风险。虽然美元体系信用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受到影响,但其对全球的影响力依旧,目前尚未出现各国货币可以锚定的替代者。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23年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中国政府将会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此外,继续推进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也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报告》称。
四、全球可能进入“滞胀”
《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极大, 或将导致全球部分经济体陷入衰退。
全球供应链受地缘政治、疫情及由两者衍生的通胀影响将加速调整。供应链变短,区域化状况日趋明显。亚太地区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抬升,欧洲产业链则有向外迁移的趋势。中国经济受“滞胀”影响程度较低,随着国内市场流通秩序逐渐恢复,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也将稳步提升。
“在不确定性大增的时代,各个经济体更加坚定了‘抱团取暖’的决心,既有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得到进一步强化。除CPTPP、RCEP等近期生效的自贸协定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及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合作框架(IPEF)等也将产生经济方面的深刻影响。”《报告》称。
五、“一带一路”十周年后进入新发展阶段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报告》指出,“共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关键词,是主导“一带一路”在2023年发展的主要思路。新的一年里,“一带一路”的共建或将突出更多“多边性”,与其他国际机制的复合程度将加深。这种复合或将更多地出现在中国与海湾国家、中国与非洲国家、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上合组织也将可能与“一带一路”形成某种形式的经济交互关系,进而推进“一带一路”项目以多边合作的表现落地。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适应全球市场需求,进而对冲地缘政治动荡所带来的冲击,其适应性与韧性正在延续。
六、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及各领域融合迎来新发展
展望2023年,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活动可能对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构成挑战。但国民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两岸民间呼吁恢复“小三通”声音高涨,以及有200万台湾人经常在大陆经商工作等,表明台湾民意更倾向“求和平、求稳定、过好日子”。《报告》建议,未来,大陆可以更多地采取经济怀柔政策团结广大的台湾同胞。
“随着大陆防疫政策的放开,出入境政策的放宽,两岸之间的旅游、留学、就业、创业等个人往来、经济往来活动将进一步加强,将进一步促进经济融合,从而推进和平统一进程。” 《报告》称。
七、混合经济彰显韧性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跨国企业等都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且不可或缺。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是2020年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及2022年也均保持了稳健发展。这足以说明混合经济的强大韧性。
《报告》分析,世界经济低迷之下,中国经济2023年稳步复苏将提振世界经济增长信心,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国有企业重要作用持续凸显,国企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政策助力纾困解难;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来华投资热将继续上演。
“混合经济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将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与繁荣。”《报告》称。
八、国际旅游与国际留学将大幅恢复
《报告》指出,在多国入境限制相继取消的情况下,2023年亚太地区入境人数将大幅反弹,受防疫政策限制的出行需求得到释放。但是,经济下行压力将成为全球出行需求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使需求端的复苏出现起伏。
2023年,随着中国入境隔离、签证政策的放宽,出境游和海外投资需求将得到释放,中国海外留学及来华留学人数都将得到大幅恢复,将帮助校准西方的中国认知,消除国际公众对中国的误解,减少双方误读,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外关系理解沟通新发展。
九、全球数字经济治理逐渐板块化
《报告》分析,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将维持高速增长势头,数字经济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价值,在服务贸易中也将体现出更高渗透率。全球数字贸易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同时,随着过去两年数字经济监管与合作的强化,区域数字经济监管与合作将在全球形成若干板块,形成“自下而上”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监管合作体系建立的新态势。
中国也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从WTO到DEPA层面,利用各种合作平台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进展;以《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出发点,与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签署各种数据安全合作倡议。
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曲折前行
2023年,气候变化议题的“双轨制”将依旧存续,但其重心将继续微调。联合国依旧在气候变化话题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单一国家以及区域合作机制将体现出更高效的行动能力。同时,
以绿色、可持续产业为重心的国际经贸结构形成,将在全球减碳目标背后形成新的经贸、技术与发展权竞争。
《报告》指出,中国也将进一步探索减缓与适应的政策体系, 其对发展中国家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将成为提升气候治理领导力的发力点。一方面,中国继续通过国际贸易和“一带一路”等合作机制向全球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服务; 另一方面,中国既通过多边合作机制,也通过大国外交促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文 / 本刊记者 叶见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