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首页 杂志分类 少儿杂志 时尚杂志 经营管理
杂志搜索  
    目录下载:2025年杂志订阅目录
 
发现智通

中国杂志网 发布时间:2008/10/17 星期五 上午 9:13:20  浏览次数:23949
关键字:
发现智通
智通的性格仿佛就是东莞这个城市性格的一个缩影,超乎寻常的低调,超乎寻常的务实,如果将智通跟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络公司放在一起说事因为运营模式不一样还不太协调的话,那么当你走进智通,深入了解智通,你会发现智通跟阿里巴巴、百度、携程相比,虽然在业务形态、市场规模、品牌知名度等外在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是那种内在的个性和气质、思想与文化竟是如此神似。

前言
一个企业,一张城市名片
因为一个人,一个企业,有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看法。
2008年1月27日,上海市召开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提了一个让大家感到十分意外的问题:“上海为什么没出马云?”就在几天前,俞正声见到了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结果通过谈话,马云给上海市委书记一个很大的“刺激”,阿里巴巴曾经一度在上海创业,但由于某些原因,阿里巴巴最终被马云带回了杭州,俞书记感叹道:“我为失去这样一个由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巨型企业感到相当遗憾”。
翻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财经史,一位政治局委员级别的高官,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留住一家曾经的“小”企业感到“相当遗憾”,这是第一次。
如果仅仅是一位如此级别的高官因为这样一个企业而喟然长叹还算不上“意外”的话,那么就在数日之后,另外一位政治局委员级别的高官,被同一家企业所“震撼”而特意亲自带队去登门“拜访”,那简直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2008年2月20日上午11点3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带领广东省党政代表团一行抵达位于杭州华星路的阿里巴巴总部大楼,汪洋见到马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特地来看看,马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阿里巴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当汪洋听完马云的汇报之后,用手指着马云,当着在场的浙江官员的面笑称:“这是浙江的一个宝。”
就是这样一个“宝”在受到两位政治局委员级别的高官如此“看重”之前,已经如邻家朋友般和雅虎酋长杨致远龙井品茶,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西湖论道,甚至于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并肩游船。
提到马云,就不得不提到阿里巴巴,一家企业,一群人,几栋楼,一些电脑,几个网站,一上资本市场就融资17亿美金,甚至超过了GOOGLE在2003年融到的16.7亿美元,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首家市值过200亿美金的公司。没有工厂车间,没有任何污染,办公人性化,老板熟读金庸,充满着无限的魅力和智慧,依靠商业模式和服务取胜,这样的企业竟然这么值钱?
提到马云,我们还会想到他所在的城市杭州。杭州,浙江省会,以美丽著称,出了“娃哈哈”这样知名的本土快消品企业,但在当今这样一个推崇“网络和知本英雄”的年代,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让杭州变得更为人津津乐道。当你作为一个外来游客走在杭州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阿里巴巴的广告,谈起杭州除了西湖美景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值得杭州人炫耀时,杭州朋友会准确地告诉你,阿里巴巴和马云!因为马云和阿里巴巴,一向以丝绸、龙井和西湖为城市标志的杭州多了另外一张城市名片,杭州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
与此类似,百度、新浪、搜狐对于北京的意义,盛大、携程对于上海的意义,网易对于广州的意义,腾讯对于深圳的意义;李彦宏、张朝阳、陈天桥、梁建章、丁磊、马化腾这样的个体对所在城市整体的意义,岂是一个“钱”字可以了得?
网络和知本经济大潮席卷全球,具有这样背景的企业所爆发出的最新的文化和理念,这种文化下的企业家的身上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由于这种文化和魅力所带出来的“品牌效应”,可以让一个城市不“落后”,不“脱节”。
杭州需要阿里巴巴这样一个企业,需要马云这样一个人。同样,身处珠三角的东莞,这个一向以“世界制造业名城”闻名于世的城市,也需要类似阿里巴巴这样一家企业,需要马云这样一个人,来提升自己的城市品质和影响力。
这个企业很可能就是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民营常设型人才市场和“智通人才招聘网(JOB5156.com)”的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通)。

东莞不该被忽视,智通亦然
谈及智通之前,先说一下东莞。不知什么原因,东莞这座城市一直被外界误读着。
几年前,学者倪鹏飞带领近百名专家合作发表的一份《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中国媒介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份报告的内容让很多兄弟城市的老编、老记们大跌眼镜,一时间口水战此起彼伏,对此报告排名科学性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因为在这篇报告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当中冷不丁杀入一匹黑马,一个叫做东莞的城市竟然在全国二百多个城市当中排名第七,而前六名的名字依序分别是香港、上海、深圳、北京、澳门和广州。
还是几年前,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东莞从600多个地级以下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10个“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是广东省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至于东莞的魅力何在?新闻评选,昙花一现,除了当时的700万东莞人,可能外界对此“魅力”并没有探究的兴趣。
几年后,2008年3月,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东莞,这个位于珠三角的城市,位置介于深圳和广州之间,历史上最风光的事件是一个叫做林则徐的老先生曾在它的一个叫做虎门镇的地方焚毁了成吨的鸦片,它2007年的年生产总值(GDP)超过3000亿元。30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呢,简单一点说,东莞这样一个地级城市竟然“富可敌省”。查查2007年的数字,中国还有贵州、甘肃、海南、宁夏等6个省、自治区的GDP尚未超过3000亿元。
但就是这样一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却似乎没能在中国兄弟城市当中赢得过应有的尊重,从北京、上海和深圳CBD区域的星巴克咖啡馆中,随便问及一个白领,问他对东莞有什么印象,如果碰巧有人知道东莞的话,他可能就会说:“很多私营老板啊,有钱啊,穿着背心和拖鞋却开奔驰、宝马啊,还有很多洗脚房啊,对了,据说还是世界制造工厂,给很多外企代工,至于那里是否有知名品牌的本土企业,噢……不好意思,不太清楚。”
因为东莞这个城市的低调务实,兄弟城市们便误解了东莞很多年,东莞的脾气也好,从来不做辩解,你们忽视你们的,我们踏踏实实做我们的!
智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虽然历经13年,但仍然显得十分的年轻。智通的性格仿佛就是东莞这个城市性格的一个缩影,超乎寻常的低调,超乎寻常的务实,如果将智通跟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络公司放在一起说事因为运营模式不一样还不太协调的话,那么当你走进智通,发现智通,深入了解智通,你会觉得智通跟阿里巴巴、百度、携程相比,虽然在业务形态、市场规模、品牌知名度等外在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是那种内在的个性和气质、思想和文化去却颇为相似。

第一章
智通的个性
在中国,像智通这么低调、务实、健康、面对VC(风险投资)保持理性和冷静的企业,着实不多,国内外数家知名VC都先后找过智通,智通并非不愿意合作,但只要威胁到智通的“控股”和“经营管理权”,无论多大的诱惑,智通都婉言谢绝!
——题记
飞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不必走出去,在候机大厅的柜台上就可以买到去东莞的巴士车票,票价40元。沿着高速路进入东莞的辖区,高速路边很难看到田野和庄稼地,路两边的一栋栋楼房塞满了你的视觉空间,世界工厂的一个个车间就隐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灰白色建筑里。
东莞是一座超级低调的城市,它不像北京和上海这样愿意将财富表现在所谓的CBD区域,如同北京的国贸商圈和上海浦东的陆家嘴,拿着超高层建筑来彰显城市的实力和个性,东莞的财富平均散布于它所管辖的4个城区和28个镇,而每个镇的基础建设都不亚于四个城区。2007年东莞的GDP据统计已经超过3000亿,东莞拥有近三十家五星级酒店,拥有的五星级酒店数量仅仅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世界500强的很多企业都在这里设置有它们的工厂。
莞城属于东莞的老城区,智通的总部就位于莞城区一条叫做莞太大道的路边,总共由三座相互独立但又彼此相邻的楼房组成,这三座主营现场招聘会的大楼依次被智通简单定义为A馆、B馆和C馆,由这三个总共加起来近4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大小的场馆构成了中国最大的常设型招聘会场,当地人已经习惯性地将这个区域叫做“智通招聘求职一条街”。每逢周三、五、六、日三个招聘会场同时开场营业的时候,几万名求职者穿梭其中,熙熙攘攘皆为工作来往,让你真正体会出“人山人海”这个词的含义。如果再加上智通分布于珠三角的连锁招聘场馆,一个月就有超过40万的求职者和3万家企业借助智通的服务找到自己需要的“对象”。
这家创业历程刚刚超过13年,通过在东莞跑马圈地最终垄断了东莞80%招聘市场的企业,虽然直到2007年,它的脚步才开始走出东莞,在珠三角布局,但仅仅一年,珠三角的招聘市场就已经满足不了这家企业的野心和胃口。2007年10月,智通在湖南郴州开设了第一家珠三角外的分公司,并且一跃成为当地最大的人才招聘市场。接下来,智通重新调整了其组织架构和战略布局,东部沿海和内陆许多城市都已经成为它正在进入和准备进入的目标。正如智通一直对外宣传的口号那样,“智通天下,才富中国”显然是它最终的目的。
苏琳是这家年营业额超过1亿、上缴税收总额约1000万的企业的CEO。令人困惑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外表还显得柔弱的女子竟然亲手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常设型人才市场,在毫无风险资本的帮助下,从当年3个人、一间屋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如今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智通,而且赢利能力已跨入中国招聘服务行业的“第一军团”。
不仅仅是困惑还有意外。除了更加的年轻和美丽,苏琳既没有吴士宏的威严,也不像董明珠那般强势,当她跟你面对面交流时,甚至为了照顾你的感受而轻微地将身体前倾,这样你就不必抬高声音来表达你的想法。不仅如此,她喜欢随身携带一个大大的笔记本,不时地记下你说过的话,认真的样子仿佛把你当成她在清华读EMBA时的导师。如果你被她柔美的外表以及亲切的微笑所迷惑,而认为她缺乏柳传志和张瑞敏身上那种男性企业家所特有的果敢、坚定和主见,那就大错特错了,她的谦逊隐藏了她的聪慧,女性身上特有的温柔气质会让她的谈判对手在谈判桌上无意识地放松了警惕。
曾经携巨额资金在中国疯狂收购区域性招聘网站的爱尔兰Saongroup.com公司早在2006年就对智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家公司通过爱尔兰驻中国大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与智通进行了前期接洽,然后对于智通的商业模式、管理团队、利润情况、企业文化等几个要素进行了详细地调查摸底,智通很多指标的健康程度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然后就信心百倍、势在必得地派出了一位副总裁和财务总监跟智通进行谈判。谈判进行得很快,但并非是Saongroup所预料的那样按照他们的计划进行,让这两名老外感到十分意外的是,苏琳根本没有给他们进行讨价还价的任何机会。当他们提出要控股智通旗下JOB5156网站的时候,自认为超高的收购价位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苏琳却没有任何迟疑地给予坚定的答复:NO。
在这位年轻美丽的女CEO眼中,JOB5156就是智通最小的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一度叫做“无忧无虑招聘网”,后来换成“智通人才招聘网”,可见苏琳在这个“孩子”身上对于智通的未来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无论怎样的条件,她都不会允许智通的“孩子”改姓,这跟中国某些招聘网站在风投的诱惑下接二连三改成“洋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苏琳的个性,也就是智通的个性,自尊、自强、自信,但同时又非常健康、时尚,在苏琳和智通身上,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都是最显著的特点。


第二章
从“群雄逐鹿”到“一统江湖”
从主打招聘会场,成就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常设型人才市场,到辅以招聘报纸和招聘网站,全国首创“招聘会+招聘报+招聘网”的整合招聘服务模式,再到走出东莞和珠三角,开展全国市场连锁运营,智通最终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其他人才市场的发展路径。在过去13年短暂而又漫长的商旅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笔者试图一一揭开蒙在智通脸上的面纱。
——题记

一统智通大厦
智通的发展史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就像中国其他一些知名企业的发家史一样,苏琳的个性、魅力、胸怀、眼光甚至超强的学习能力,都对智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也不能排除运气的成分。智通总是能在合适的时候找对合适的人,这些合适的人总是在合适的时机起到合适的作用,苏琳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14年前的199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苏琳提着一个行李包走下东莞的汽车站时,迎接她的是扑面而来的尘土和稻田里散发的湿润气息,当时的东莞在苏琳眼中就是一个正在建设的大工地。由于东莞紧邻深圳和广州,这两个城市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当时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东莞,她也不清楚能在这里坚持多长时间。
苏琳的第一份工作是从智通实业(智通连锁人才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的总经理秘书做起。智通实业当时还是一家从事多个行业经营的集体企业,拥有一座四层办公大楼(也就是后来的智通人才连锁总部的A馆),与当时的东莞汽车总站隔着一条绿化带。越来越多的打工仔、打工妹提着大包小包从汽车站蜂拥而出,带着迷茫的眼神到处找工作的情景,触动了智通实业老板叶菁敏感的商业神经,他果断决定智通要进入人才服务行业。于是,1995年2月他在智通大厦4楼一个偏僻的角落开辟了一间办公室,成立了一家人才中介公司。因为苏琳在工作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领导潜质赢得了智通实业高层的信任,她被智通实业大胆启用去负责这家公司的筹建及运营工作,当时只给苏琳安排了两个专职助手。
当年跟苏琳一起开办这家人才中介公司的老员工回忆,因为办公场所狭小,最初开始运作“微型招聘会”的时候,企业的招聘海报都是手工写成,苏琳的办公桌也被临时征用为招聘企业的招聘用桌,包括苏琳在内,几个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既要打扫卫生,又要负责财务,既做客服,又做销售。那时的苏琳还没有显示出日后能够领导一家1000多人的大企业的任何迹象,服务好每一家招聘企业和每一个求职者是她当时最单纯的想法。
由于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东莞人从不避讳去刻意模仿别人赚钱多的生意模式,就在苏琳带领几个人开始她日后惊心动魄的智通之旅时,大大小小的人才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东莞汽车总站方圆500米的范围内冒了出来,最高峰的时候有100多家人才中介驻扎在汽车站周围。如今走在智通大厦周边的路上,虽然已被雨水冲刷的光怪陆离,还可见到各种中介公司当年留在许多楼宇外墙上的广告痕迹。萝卜多了不洗泥,欺诈企业和求职者的事情开始层出不穷,很多求职者被黑心中介骗得身无分文、欲哭无泪。而这种良莠不齐、杂草丛生的人才市场环境却让苏琳敏锐地捕捉到智通突围的良机——依靠近乎苛刻的诚信和不断创新服务,智通举办的现场招聘会很快赢得了招聘企业和求职者的信任,企业和求职者越来越多,智通现场招聘会的频次不断增加,从起初只逢周六举办扩大到周日、周三、周五,招聘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小小的招聘场所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智通发展的需要,智通的招聘会场所从大厦4楼扩展到3楼,再扩展到2楼和1楼,现场招聘会像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一点一点将大厦“蚕食”,最终经过5年的发展一统了整个智通大厦。

互联网热潮中的“冷处理”
就在苏琳利用5年的时间忙着将带有智通LOGO的标识贴向智通大厦的每个角落时,北京、上海乃至广州、深圳的很多热衷于网络经济的创业者正忙着在各个风险投资商那里递交各自的创业计划书,很快,国内最早的一批人才招聘网站相继诞生。面对互联网的“疯狂”和新经济的挑战,一向以善于学习著称的苏琳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1999年9月,智通推出了自己的招聘网站(jobzt.com),并且尝试着开始宣传推广,但是很不巧,2000年开始,东莞的人才市场突然风起云涌,竞争对手接二连三的诞生,现场招聘会的竞争形势十分严峻,智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得不对招聘网站的发展采取一定程度的“冷处理”。
后来成为智通常务副总经理的窦常忠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也许是一个机会,如果抓住这个机会,智通很可能在网络招聘领域进入国内领先阵营,但是很遗憾,我们当时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如何应对来自同城竞争对手的挑战上,没有把网络招聘当作第一业务去做,直到2004年7月才隆重推出job5156,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对此,苏琳也有同感,但她并不感到沮丧。事实上苏琳也从未放弃,她一直在为网站发起第二次冲锋暗暗积蓄能量。在她的大力推动下,2004年开始商业化运营的Job5156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稳健,依托智通强大的招聘会平台,凭借“线上+线下”的互动策略,网站每年实现100%的增长,经过近4年的赶超,job5156无论是财务指标还是技术指标都实现了预期目标,并以良好的表现一度吸引了众多VC(风险投资)的青睐。
苏琳认为事情总是要分两方面来看,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初对招聘网站的“冷处理”也许从另外一个方面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智通的发展,那些最早出现的一批招聘网站已经死掉不少,活下来的也还在依靠不断的注射广告激素来拔苗助长,而智通却一直在脚踏实地的苦练从专注到专业的内功,最终在现场招聘会领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

品牌先行
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智通在东莞举办了大量的品牌营销活动。查阅当年的历史记录,发现大小活动的名称就有密密麻麻的几页纸。比如离开莞城自己的招聘场馆而去东城举办“首届东莞市科技人才交流大会”,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引智潮”招聘会,跟南方人才合作第一次组团到西安高校举办“首届珠三角知名企业(西安)校园招聘会”。当年作为这些招聘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窦常忠笑说自己现在的记性很差,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具体投入是多少,但均没有赢利是肯定的。“当时好像就没有靠这些招聘会赚钱的概念,如何来做好那些代表东莞形象的招聘会,如何通过这些招聘会推广智通的品牌,是我们唯一的想法。”窦常忠说。
除了承办各种各样公益性的招聘会,还有很多活动其实跟智通的招聘服务业务并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在2002年,智通赞助举办了“东莞市首届知识产权知识普及大奖赛”;为响应东莞举办“三现代”主题教育活动,塑造东莞“现代人”的号召,智通多次赞助举办“三现代”论坛;2001年,智通创办了当时珠三角人才市场第一份内刊《智通人才大市场快讯》,次年为了纪念这份内刊一周年,竟又策划出一个“珠三角知名企业内刊交流研讨会”,还有大大小小的营销沙龙、培训论坛,名目繁多。当时,智通人才还从北京、上海请来一些咨询公司的知名专家参与到这种论坛和培训中来,其中就有后来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而火爆咨询界的汪中求。
如果将智通的所作所为放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会让人感觉到匪夷所思、难以理解。就是在竞争对手看来,智通也有些不务正业,辛辛苦苦挣的钱却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活动中打了水漂。苏琳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性格当中特有的“固执”,她不认为这些事情是赔本赚吆喝,她知道这些看似没有关联和回报的事情一定会为智通进一步的发展增加品牌认知度的砝码。

力推CIS建设
2001年,智通一方面对外举办、赞助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内则开始了CIS建设,现在已经是智通企划总监的曾强当年就是因成功推动实施CIS体系建设而成为负责智通品牌、市场、策划的核心管理层。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简称,简译为企业识别系统,被行业人士戏称为“面子工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IBM首开先河,采用这一差异化战略取胜市场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CIS之风终于从欧美、日韩刮到中国,成为中国企业创立国际名牌的现代经营策略,也成为智通在品牌形象方面跟竞争对手悄悄拉开差距的杀手锏。
CIS体系在智通的推行出奇的顺利,这跟苏琳的做事风格不无关系。曾强告诉笔者,当年带着一大堆关于CIS的报告敲开苏琳办公室的门时,他还对苏琳是否能够投入巨大的财力、精力和物力支持他搞CIS这个项目有些心里没底。但当他们仅仅谈了5分钟,关于CIS的解释才刚刚开始,苏琳便打断了曾强的话,“苏总让我马上设计一个预算,然后需要哪些部门来配合,并希望这个项目马上开始,越快越好!”曾强回忆道。
CIS体系对任何一个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大的一项工程,智通将其归结为VI(形象识别)、MI(行为识别)和BI(理念识别)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又分别涉及到成千上万个细节的设计、统一和执行,最终要落实到一盆花的摆放,一块镜子的安置,甚至客服人员的一个微笑和保安的一个敬礼。从开始运作到最终完成,智通前前后后用了2年左右的时间,最终呈现出的结果不仅让竞争对手感到意外,就连智通自己的员工都对发生在身边的这些变化感到不可思议。设想一下,现在的智通如果将总部搬迁到北京上地的百度大厦旁边,或者是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跟盛大网络做一个邻居,从企业对外所有的品牌、标示、形象展现与员工的行为风格素质,你找不到一点存在很多人脑子里的“东莞印象”,甚至有些脱离中国国情的“洋气”,这是怎样的让人难以理解和不敢相信。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推行CIS之前,智通的员工已经换过几套统一的服装格式,从创业初期的运动装到灰黑色的职业装,虽然略显土气,但整齐划一的着装风格还是赢得了招聘企业客户和求职者的印象分。但在CIS的大旗下,苏琳要求员工新的着装必须是西装,而且要有白领气息,要有档次和时尚感。
为了考察东莞一些外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着装风格,负责这个项目的成员没少借助客户资源去外企写字楼实地侦察,最后准备了几十个颜色让总经办的各位高层投票选择。选好了西装的颜色,定好了西装的样式,然后就是选择西服加工厂。负责这个项目的姜允萍回忆,当时她考察了20多家比较不错的服装企业,从材料、做工、管理制度、生产流程、厂址、各项资质的规范程度,等等,总共列了几十个考察指标,经过精挑细选最终敲定一家,仅选择加工厂的过程前前后后就花了1个月的时间。

细节!细节!细节!
对于智通的品牌运作,苏琳如同一个躲在幕后的超级操盘手,看似无关的各项活动让智通的品牌逐渐在东莞各个阶层获得了认可,而随着CIS的一步步落地,无论是招聘企业客户还是成千上万个求职者开始在智通人才大市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
比如为了给招聘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智通首创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的表格,为应聘单位提供复试通知单;在A馆设置了豪华独立复试间和豪华VIP专场招聘厅,以此来配合提升沃尔玛、肯德基这些世界500强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外展现自己的品牌形象;为了让每一位来智通招聘的企业客户代表吃好、喝好,如今已是主管智通华南业务的销售总监姜昕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跟招聘客户吃一样的饭菜,一旦质量不达标,负责客户餐饮的部门负责人就会被骂得很惨。
为了帮助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取得好的印象,智通专门为求职者制作了统一的求职登记表,专门设立了求职者填表区,凡是有立柱的地方就有仪表镜,每个场馆的每层楼台至少设置一个大的服务台和两个小的咨询台,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是绝对不允许坐着为求职者提供咨询服务;凡是经过前期审查不具备法人资格或者有不良招聘记录的企业,给再多钱也不会让它进场招聘;为了防止个别企业乱收求职者费用或利用招聘对求职者进行诈骗,提醒求职者防止乱收费和警惕招聘诈骗的“温馨提示牌”整齐划一的贴在招聘卡位的两边和卡位桌子上,触眼可及;由于人多手杂,防止手机和钱包丢失,提醒求职者在填表、面试时注意财物安全和信息保密的提示牌随处可见,此类的广播也是随时提醒;即使这样,每次招聘会除了智通自己的50多名保安人员不间断地巡场,随时提醒招聘客户和求职者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还有将近200名的兼职安全人员分布在招聘会场的各个角落;一旦赶上打雷下雨,本来下午2点结束招聘会的时间便被适当延长,所有保安人员均会拿着大大的遮阳伞护送求职者在附近搭车……
面对智通的变化,几个竞争对手不约而同地安排了大量的“情报人员”以求职者的身份随时到智通的招聘场馆进行现场“调研”,“调研”结束回到公司便开始模仿智通的各种服务举措,但每次模仿总是形似神不似,画的老虎不如猫,最后不了了之。

收购!收购!收购!
位于智通B馆和C馆中间的街道上有一家东北菜馆,老板姓李,5年前租用了这家门脸房,靠着智通带来的人气,生意一直做得非常兴旺。作为智通的老邻居,老李目睹了智通从1座大厦到4座大厦的整个过程。
“智通厉害啊!这个楼原来是腾龙人才大市场,现在成了智通的B馆;那个楼原来是安达盛人才大市场,现在成了智通的C馆,就像变魔术一样!”老李指着面前的几个大楼说。
老李说的这个“变魔术”,是从2003年开始的。是年6月份,经过SARS的洗礼之后,在相邻几家竞争对手的招聘场馆,招聘的企业越来越少,求职者也越来越少,后来甚至打出了“求职者免费入场”的招牌,仍然止不住智通持续火爆而自己越发冷清的趋势,几个竞争对手的入口和智通的入口最远的也相隔不过十几米。
当时,与智通一墙相邻的是腾龙人才大市场,与腾龙人才大市场一路之隔的是安达盛人才大市场,安达盛人才大市场已经陷入了严重的亏损状态,腾龙因为资本雄厚还可以勉强维持,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吃掉安达盛,那么就会对夹在中间的腾龙形成左右夹击之势。于是,在苏琳的授意下,智通高层跟安达盛高层这两个竞争对手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对安达盛来说,智通此时伸出的橄榄枝无疑于雪中送炭,因此,智通花费了很少的代价就对安达盛实现了绝对控股,这个时候放眼整个东莞,唯一有机会撼动智通地位的就只剩下腾龙和另一个老牌人才市场G公司。
腾龙人才市场和G公司的场馆面积跟智通相似,加上智通人才市场,三家企业的格局像极了北京的苏宁、国美和大中,只不过G公司不像腾龙和智通是邻居,G公司处于距离智通300米远的八达路上。但为了应对智通的发展趋势,不知谁先提的想法,腾龙和G公司悄悄地进行了合作,彼此资源共享,招聘企业可以在两家的场馆自由选择,求职者买一票可以进两场。但由于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服务模式以及利益分配等各种问题,两家的恋爱谈的并不顺利。一年之后,苏琳偶然得到了一个准确的信息,腾龙这边有意要和G公司分手。苏琳马上将这个信息以及收购腾龙的想法向智通实业董事长叶菁进行了汇报。在得到老板及董事会的支持后,苏琳亲自跟腾龙的老板悄悄地见了一个面,表达了智通的收购意愿。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东莞的商人更是在商言商,腾龙的老板愿意嫁出自己的“姑娘”,但对于“彩礼”却开了一个“天价”的数字。
苏琳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在清华读EMBA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她得出了一个判断,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都要把腾龙拿下,如果最后非得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的话。
虽然智通实业的股东们对这个收购价格表示出了一定的顾虑,但经过苏琳的“游说”,最后大家也都达成共识,尤其在得到董事长叶菁的支持后,与腾龙谈判的底气更足了。通过谈判桌上的斗智斗勇,几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于2004年9月,智通以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全资收购腾龙。2个月后,智通再度出手,100%收购安达盛。不到两年,智通完全收回收购安达盛和腾龙的所有投资。
2005年,智通创建了《智通招聘专版》,跟珠三角数家报纸媒体合作,负责运营这些报纸的招聘版,同时将招聘会跟报纸、网站的业务进行无缝融合,全国首创了“会+报+网”三位一体整合招聘服务模式,形成的具有强烈冲击力的“海、陆、空”模式,智通迅速占据了东莞80%以上的人才招聘市场份额,营业面积接近4万平方米的三座大楼所构成的智通招聘场所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常设型人才市场,世界工厂东莞的莞太大道上也多了一条由“智通招聘求职一条街”所构成的独特的风景线。

连锁!连锁!连锁!
自从13年前被智通实业委以重任带领两个人开拓东莞的人才招聘市场,苏琳一直保持着很强的危机意识。从2005年开始,随着智通在东莞人才招聘市场占据领先的市场份额,这种危机意识就更加明显。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因为就在那个时候,智通在东莞人才市场遥遥领先的地位为其带来了滚滚的现金流,无数的荣誉、鲜花和掌声扑面而来,但苏琳却开始在智通的各个会议上强调“智通的冬天来了!”
对于智通的冬天,苏琳的先知先觉来源于她对东莞和珠三角产业结构的深刻分析。东莞的成长得益于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背景。珠三角濒临港、澳、台,广州和深圳作为珠三角的重要窗口,同样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一段时间之内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东莞身处深圳和广州中间,凭借低廉的企业运营成本、劳动力成本和与内地不对称的商业信息,在一段时间之内保持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出现,珠三角在商业信息掌控方面跟内地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而随着东莞的现代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工厂”一定会逐渐褪色,东莞凭借运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会逐渐被内地城市复制,如果智通的业务一直局限在东莞,或者珠三角,智通就会很被动的接受大环境的改变而缺乏应对这种变化的能力。虽然产业不同,企业的规模也不一样,但苏琳的危机意识跟张瑞敏带领海尔走出中国、任正非带领华为走向国际是一个道理。
为了应对智通的“冬天”,智通只有做大做强这一条路,但如何做大做强,苏琳希望能从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过冬”的案例中找寻答案。这个时候,国美和苏宁的模式吸引了苏琳的注意力,她甚至专门拿出几天的时间来详细研究国美和苏宁的财务报表和运营模式。不久之后,董事会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智通的冬天要想晚点来到,智通就必须走出东莞和珠三角,通过在中国各个城市开设连锁市场的方式来提升智通过冬的能力。
苏琳的办公室曾经挂过三张地图,最早是一张东莞地图,后来增加了一张广东省地图,再后来原先挂放东莞地图的位置换成了一张中国地图。苏琳不会刻意要求其他高层的办公室该是怎样的一个装饰风格,唯有墙上的两张地图是她的硬性规定。
“既然定了就去做,方法总比困难多,在很多人看来,人才市场的全国连锁非常辛苦,甚至于有些竞争对手觉得我们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可我不这样认为,就算真是一条死胡同,那我们就一条道走到黑,闯出一条路来!”苏琳曾经在总经办会议上说过这样的话,语气不容置疑。
2007年10月,智通在湖南郴州开设了第一家珠三角之外的智通连锁分部;接着西安、长沙、佛山、江门、中山等分支机构陆续成立并投入运营;天津、武汉、重庆、南昌等城市的连锁分部也将完成前期洽谈或签署合作协议;全国还有十多个城市在计划洽谈中。预计到2009年,智通将完成首批18个城市的连锁布局计划。


第三章
发现智通文化
发现智通,发现了什么?论业绩,虽然已经是中国人才招聘会场的领先者,但和海尔、联想、万科的收入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论品牌,虽然在东莞乃至珠三角很多城市有口皆碑,但在北京、上海等地并不为人知晓。笔者认为,鲜明的中国特色兼具外企特征的智通文化,就是最大的发现。很有可能,你会因为了解智通文化而改变对东莞这个城市的看法。
——题记

“没有任何借口”下的人性化管理
2003年的一段时间,有一个词突然之间在中国企业界很流行,那就是“以人为本”。以微软和GOOGLE为代表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开始被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的一些高科技、网络公司争相模仿,比如弹性工作时间,充满个性化的服装,女孩子们的吊带裙和露脐装,男孩子们的T恤衫和牛仔裤,办公区域成了旱冰场,宠物狗跟主人一起上下班。这个时候的智通正赶上全员大换装,不乏有爱美的女员工对统一的装束颇有微词,特别是职能部门的女孩子,不经常抛头露面跟企业客户和求职者直接接触,即使整天呆在办公室,但还是要衬衣领带、西装革履。
苏琳对此却不以为然,在她看来,中国很多企业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人性化放纵”,这其实是对“以人为本”的误读。苏琳的观点很明确,“以人为本”不能肤浅的只做表面文章,她认为作为一家服务型企业,员工的统一装束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做事风格和品牌形象,如果员工做事拖拖拉拉,对客户需求漠不关心,完不成基本的任务,尽不了基本的职责,还要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给与“人性化理解和关怀”,在苏琳眼中,“这种情况既对企业不负责,又对员工不负责。”因此,她非常严肃地在各种会议上宣贯了她的这种思想,然后吩咐人力资源部买了若干本《没有任何借口》发放到每一位员工手中,此书也成为后来加入智通的每一位员工收到的第一份“智通礼物”。
熟悉智通的人都知道,就是凭借“没有任何借口”这种精神,智通在其13年的历史中经常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2年,智通人才与广东一家著名的国家级人才市场合作,共同在西安举办首届珠三角知名企业校园招聘会,在有限的一个月之内要招齐一定数量的企业,当时在智通的销售员工看来,是很难完成的一件事情。结果智通超额完成的计划。不仅如此,当时就合作中两家公司在宣传资料上的排名谁先谁后达成了一个协议: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招到的参会企业多,就把谁的名字排在前面。最后的结果,“智通人才”的名字排在了前边。
一个具备很强的执行力的“硬”文化,一定会有人性化管理的“软”文化所匹配,在智通身上,这种“软”文化已经渗透到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上。2003年,智通成立了企业文化中心,该中心由人力资源部主导,各分公司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负责人,企业文化不仅明确体现于公司的规章和制度,以此有章可循,同时又反映在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方面,简单列举如下:
公司95%的员工来自于广东省外,为了满足员工的不同口味,餐厅分为两个窗口,一个窗口上贴的是大大的“辣”字,另外一个窗口则贴着“不辣”,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由选择。
智通成立了篮球协会、羽乒协会、足球协会、舞蹈协会、广播站和智通浣日文学社六大企业文化协会,公司为每个协会配备了专属的活动基金,包括苏琳在内,智通所有的高管成员都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了各个协会,在这些协会组织的活动上没有上下级之分,这些高管们会因为技不如人而不受“待见”,甚至会受到调侃。
完备的员工福利制度也成为体现智通文化很重要的载体,这其中包括:定期的长途、短途旅游、各种节日慰问金及慰问活动、图书室、医务室、每月福利用品、每月员工生日PARTY等福利活动,每位员工每月都有一定数量的部门活动基金。
如果你是智通的女员工,三八节那天在早上打卡时会收到一支玫瑰花;每一位员工的生日当天都会收到写有上司祝福话语的卡片和生日礼物;如果你是智通员工的母亲,母亲节的那天,带有苏琳亲笔签名的贺卡和礼物也会邮寄到员工母亲的手中……

科技让文化更先进
企业文化绝非喊喊口号,挂挂标语那么简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对于一家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包括很多方面,运用现代化工具和网络化流程让管理简单化、流程透明化、制度体系化、行为标准化,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通非常早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2004年的时候开始逐步推动引入OA系统(无纸化办公),并且在推动这套工具的落地过程当中,让员工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也悄悄地产生了质的变化。
目前,智通自己开发的OA系统已经为所有员工建立了统一的工作平台,员工办公效率大大提高。随着智通全国连锁战略的展开,很多员工要被派往各城市的分公司和连锁点,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员工就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完成日常的工作。比如对销售和管理人员来说,所有的单据均以电子流的方式完成审批,审批流程完全透明,单据发起人可很方便地追踪单据现在所在位置。目前智通的文件流和工作流已经一体化,完成签批的文件可自动进入工作流,以任务树的形式展开并受到追踪,直到完成,真正意义上实现闭环管理、无纸化办公。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团队协作不好,领导不知道下边在干什么,成员不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智通通过OA系统,每位部门负责人均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如他目前一共有几项工作在做,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此项工作与哪些工作存在关联,应该在什么时侯完成的,中间曾出现过什么问题。团队成员之间协作也更加紧密,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苏琳说。

不抛弃,不放弃!
苏琳身上的性格有时候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超过一般商人的精明头脑,生意理念和财务思想这两根弦一直在她的脑中紧绷着,甚至于为了节省几个一次性纸杯而让所有高层参加会议的时候自带水杯;另外一方面,苏琳身上又同时兼具文人的某些特质,她会半夜起床写一篇“不抛弃,不放弃”的文章,仅仅是因为被《士兵突击》中的某些特质和故事打动。苏琳在处理企业危机的时候,她总是能够跳出事情本身来冷静的审视问题,最终总是能化“危”为“机”,应对SARS危机的整个过程就充分显示了她在这方面的独特眼光和魅力。
2003年,SARS这场瘟疫从天而降,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如今已是智通总经办主任的姜允萍那时刚刚加入智通,在自己的日记中清楚地记录了2003年4月23日的情景。
“从早上开始天就一直阴沉沉的,几片厚重的乌云低低的压着,闷得人透不过气,心里莫明其妙的烦乱,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到了下午果然应验了。三点的时候,冰姐走进来神色凝重的对我说,为了防非典,省里面下了紧急通知,要求全省的招聘会都要停止!我脑子一阵发懵,脑子里走马灯似的浮现出这段时间以来众多的旅游业、交通业、餐饮业因为非典的影响而纷纷亏损、停业甚至倒闭的种种惨状,难道该轮到我们智通了?现场招聘会一停,就意味着公司的经济来源被截断,公司的规模这么大,每天都有不少的费用支出,这样下去公司能撑多久?非典还是看不到尽头,招聘会要停到什么时候?智通会不会停薪、放长假甚至裁员?刚刚进公司还不到两个月,连试用期都没过,如果公司要裁员肯定要先从见习人员裁起了……”
2003年4月26日,正当智通员工人心惶惶不知公司如何应对SARS的时候,所有员工接到了参加全体员工大会的通知。当每一个员工走进会场的时候,“同心同德抗非典、风雨过后是彩虹”的标语醒目地挂在会场中央,看到这个标语,有一些“不放心”的员工稍微放了心,“看来这次会议不像是裁员前的大动员”,不止一个员工在事后向记者这样回忆。
那次会议据说创造了智通员工大会的很多纪录,最扣人心弦,最出人意料,员工流泪最多,感动最多,鼓掌最多。根据各个老员工的回忆和陈述,还原当时的历史情景是:所有员工都在盯着苏琳,站在会场前台的苏琳很容易就在每位员工的眼神中读到了内心的忐忑不安。苏琳先是简单介绍了一下目前智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下一步公司在运营政策方面的调整和面对这场危机全体员工应该具备的心态,然后朗读了昨天收到的一封员工来信,来信内容表达了一位普通员工愿意通过自动减薪来跟公司患难与共的决心。开场白不多,苏琳便直入主题,她非常清楚多数员工此时最需要的定心丸是什么。她告诉大家,SARS一定不会持续很久时间,政府也不会允许SARS横行很长时间,所以大家要对抗击SARS充满信心,在政策不允许开招聘会的日子里,公司不会裁掉任何一位员工,处在试用期的员工按照劳动合同该什么时候转正就什么时候转正,所有员工的工资照发,也不会采取放长假的措施。苏琳的一席话让所有悬在员工嗓门的心落了地,而且一下子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SARS之前,智通培训中心刚刚请了很多外语、舞蹈等方面的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开课,SARS便来了,内部员工正好成为第一批免费学员,每次学完还踊跃给老师提建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智通开始组织轰轰烈烈的夏季运动会,运动会持续了一个多月,篮球、足球、乒乓球,还有划船和拔河,每次拔河的时候,苏总就拿着小红旗给我们当裁判。”姜允萍说。
2003年6月6日,一个很吉利的日子,智通终于被通知可以开展招聘会。这个时候,很多企业因为SARS流失了很多员工,早已经在智通这边提前预订了招聘卡位,而智通也早已经提前做好了恢复招聘的所有准备。经过对竞争对手的调查摸底,大部分竞争对手遭受SARS洗礼时的应对方案跟智通完全不同,关门的关门,裁员的裁员。重新开业没几天,苏琳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东莞人才招聘服务市场的变化,智通凭借“不抛弃,不放弃”的企业文化让智通借SARS之“危”却抓住了成长之“机”,在一年之内,智通先是拿下了安达盛,然后吃掉腾龙。
一家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做过一个调查,全世界的并购案例中只有30%会成功,而不成功收购当中70%的失败原因是因为企业文化不同造成的。从2003年到2004年,智通收购了安达盛和腾龙两家人才大市场,所有智通的员工一下子拥有了三种企业文化背景。在收购过程当中,来自被收购方的员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流失,但对于智通来说,苏琳不允许主动裁掉任何一个人,竞争对手的经理仍然是经理,就连厨师、清洁员也全部留下来。不仅如此,在收购前苏琳还特别召开了一次部门经理会议,在会议上,苏琳强调,智通员工谁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被收购公司的员工,也不允许在言谈举止上表露出“你们,我们”这样的词语,因为“大家都是智通人”。
作为智通的副总经理,曾经做过多年老师的李纲领跟常务副总经理窦常忠一样,都是当年被苏琳的领导魅力感召而参与过创业的“老臣”,谈到苏琳的性情,有一句话让他记忆深刻:“苏总曾跟我们很严肃地讲过,智通的所有员工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竞争对手一句坏话,那怕竞争对手做出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智通也不能做任何以暴制暴,以恶制恶的事情。在苏总意识里,智通一定要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承担企业公民责任的企业。”


团队协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除了财务总监之外,苏琳是智通核心管理高层当中唯一的女性,不管是要约采访的记者还是刚刚加入智通的员工,见到苏琳的第一面,都会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一位女企业家居然非常美丽和时尚?!”智通管理高层的另外6位男性成员,有一次同时接受一家知名媒体采访时,共同表达了对自己老板的“爱慕”之情,苏琳听后莞尔一笑,指着在座的这几位高层说道“其实,我更爱他们!”这种具有独特领导魅力的表述让这位记者唏嘘不已,同时由这样的一个细节让他感受到了智通管理团队的协作力量。
推行CIS体系之后,智通的服务品牌不仅在东莞非常有名,就是珠三角的很多服务业公司甚至电信、银行系统都慕名而来学习智通的服务体系,但智通的服务也并非尽善尽美,客户服务部的姑娘们也会接到一些她们没有办法解决的“投诉”。在一次中层经理干部会议上,客服部的经理就向窦常忠抱怨为何智通的高层不能陪同她们一起去拜访客户,有几个客户已经向她们反映智通的老总们都很大牌,总是派几个黄毛丫头跟他们沟通,远没有竞争对手做得好,竞争对手的总经理都已经亲自跟这几位“挑剔”的客户吃过几次饭。正巧那次会议,苏琳也在,对于客服姑娘们反映的现实问题,窦常忠观察到“苏总微微一笑”,苏琳当时给客服姑娘们的回复让他印象极为深刻。“别人总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我们智通是一群人在战斗,一个人怎么可能打得过一群人呢?”窦常忠说,“苏总坚信客情关系不能仅靠公司老总去维护,而要全员参与。公司的命运和发展更不能只维系于老总的个人魅力和个人能力上,这是很危险的!智通的发展壮大依靠的是团队,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也是。”
苏琳没有见过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张瑞敏其实也说过类似的话。当很多媒体一直追问他的接班人是谁时,张瑞敏说他的接班人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如果海尔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身上,那么海尔注定没有什么前途,他希望每一位海尔的员工都是一个“小海尔”,这样,海尔才有可能持续发展的动力,才有抵御一切风险的能力。
作为一名女性CEO,在市场激烈竞争的超强压力下,苏琳惊人的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当然,这也得益于她所领导的充满协作精神的团队。智通的中层干部的流失率极低,创造出这样的一个奇迹得益于苏琳用人的一种个性,她清楚地知道每个直接下属的优点和缺点,但她只看重下属的优点,尽可能地把每个人放在合适的位子上,然后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苏琳的很多工作,智通的每一位员工都在替她分担,这位年轻的CEO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考虑企业的战略和方向以及自己的家庭。
虽然承受着由于智通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巨大责任,苏琳也有相对轻松的时候。苏琳喜欢阅读、打网球,球技在公司员工当中出类拔萃,她还喜欢听流行歌曲,从王菲到刘若英。智通自从创业以来,每次生日时,所有高管都会送上一张生日卡片,卡片上不乏有点“肉麻”的词语,每当这个时候,苏琳总会显出孩子般的高兴。


第四章
质疑智通
苏琳信心十足的做好了在中国的人才服务市场连锁扩张的准备,但在很多竞争对手看来,“智通天下,才富中国”不过是这位女CEO的一厢情愿。来自外界的质疑也并非没有道理,智通发家于东莞,东莞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经济环境成就了智通,智通积累的经验和人才储备是否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还要打一个问号。尤其是在智通飞速发展和扩张的过程当中,智通的企业文化能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对于智通能否成功实现全国连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通的产品是“人才”,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会+报+网”复合招聘服务模式。由于产品和运营模式的独特性,智通对外扩张的时候,海尔、联想、伊利和蒙牛这些企业曾经积累的渠道、销售、营销经验很难借鉴。智通的连锁模式跟国美和苏宁也有很大不同,对于国美和苏宁来说,只要成立一家分公司,选好地点,一天就可以开几十家店,但智通要想在全国各地开设分支机构,需要报批的手续则会非常繁琐。由于体制的原因,各省、市地方的人才服务市场大多由当地政府的人事和劳动部门“把控”,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往往既是当地人才市场的管理者,同时又参与人才市场的经营活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对于民营资本进入人才就业服务市场就会有很多的限制,作为民营企业的智通,在进入各地人才服务市场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面临太多非市场化因素的干扰。
“进场”难,“复制”也不易,但对于智通,又绝无“退路”可言,这样的困惑残酷地摆在了苏琳和一千多名智通员工的面前,已经将智通“连锁战略”当成是“第二次创业”的苏琳,在归零的心态下如何“破题”?让我们拭目以待!


后记
苏琳有一句口头禅,“方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影响智通未来发展的很多变数,苏琳说她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并坚持这种乐观的态度其实是“心里有底”的,她举出了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已经施行,《就业促进法》提出“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该法规定了很多的大政方针,涉及宏观性的、政策性的措施,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全社会去共同改善就业环境。
第二个理由,今年两会期间,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分析了广东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其中特别提到“要忧虑的不是优惠政策的减少,忧虑的是我们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意识丧失”,促进人才就业,改善人才就业环境,正是能够帮助政府改善、提高区域创业环境和创业意识最好的方式。
第三个理由,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回答了“未来5年的主要任务”这样一个问题,其中有一句话是“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5年内要解决大约5000万人的就业问题。”
“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到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颁布,都对我们从事人才服务行业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智通没有理由不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发展背景下抓住机会奋力前行!”采访最后,苏琳笑着告诉笔者。


对话CEO
《才富》:从1995年领导智通至今,这13年当中,你身上,什么改变了?什么没变?
苏琳:我认为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对事物的判断更加准确,对事物的看法更加客观。就现在情况来讲,我现在看待事物和处理事情的观点和做法都与以前不一样了,当然,这也是我很希望看到的改变。而至于没变的,我认为还是性格,那种对事物的执著和自信的个性还没有改变。

《才富》:你本性的核心东西是什么?
苏琳:很多人说我是一个外表柔软,但内心很坚强的人。的确如此,我做事情就有一个风格,那就是不喜欢拖泥带水,看准了的事情我会马上就去做。另外,我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个性,那就是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才富》:驾驭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苏琳:在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但我认为在这些困难中,最难以克服的就是整个大环境的经济变化。因为就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力度和影响区域来讲,这些大环境的变化会对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影响,而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则可以通过资金、人才以及能力提升来改变。所以,相对于企业来讲,整个经济大环境变化的无法掌控性应该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困难。

《才富》:你缓解压力的方法是什么?
苏琳:我的主要方法就是找朋友聊聊天、打打网球、游泳,有时候也会在家里看看碟,看书、报纸和杂志等。

《才富》:你感觉女性企业家与男性企业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苏琳:女性企业家在情感方面可能更加细腻。而情感的细腻则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容易观察、领悟或者体会到别人的一些感受,我认为它是女性企业家的一种重要财富和优势。

《才富》:你注重领导者的哪些品质?
苏琳:我认为首要的就是品德,其次就是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敏锐的思考能力,有效的学习能力,果断的决策能力,快速的执行能力。在日常的管理中,我就比较喜欢从这两大方面对下属和自己进行综合的评价和考核。

《才富》:你遇到的最严重、最绝望的危机是什么?
苏琳:暂时还没有。
《才富》:你奋斗的最重要驱动力是什么?
苏琳:从三个人起家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这其中肯定是有一种信念作为驱动和支撑的。而至于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发展,智通人才一天天地发展和壮大是驱动我们不断努力、奋进和拼搏的重要动力。第二点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的行业,我真切地期望通过我们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多地服务,智通人才能够在这种服务的过程中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才富》:你人生中是否有转折点?
苏琳:我认为有两个转折点对于我来说是意义重大的。第一,我一毕业就来到了东莞,进入智通人才,并经历了她的创建、发展和壮大,这肯定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二,就是在智通人才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并购,这些并购项目使得我们公司在东莞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0%以上,从而为我们的长远和宏观的战略规划以及战略实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才富》:中国企业家和外国企业家,你最欣赏的是谁?
苏琳:中国的企业家当中,我最欣赏的就是马云,这主要因为我们智通从事的是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体的经济类型中,我们需要的就是马云这种类型的企业家。而就国外来讲,杰克?韦尔奇无疑是大家都比较崇拜和欣赏的一个典范。

《才富》:你最大爱好是什么?
苏琳:我比较喜欢读书、看杂志和看报纸。比如,在杂志方面,我就比较喜欢看《中国企业家》,基本上每期我都认真读了。而在书籍方面,我主要还是看一些与管理相关的书籍,如劳动合同法比较热的时候,我就看了两三本关于劳动合同法方面的书籍。另外,近期看得比较多的就是《搞定财务出利润》这本书。

《才富》:你会关注李宇春、芙蓉姐姐和艳照门吗?
苏琳:对于这些事件和现象,我还是比较关注的。不过关注这些事件和现象,我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透过这些事件和现象,分析其中所蕴藏的问题和启示。第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员工。因为我们公司的员工都比较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6岁,当他们这些年轻的群体关注这些所谓的“社会潮流”时,而我不关注,则很难真切地了解这些员工的心态。所以,只有我也参与进来,对这些现象和事件进行共同关注时,我才能更加解周边的同事和员工在想什么,他们一些做法的源头和动机是什么。
信息来源: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往期文章精选
杂志订阅 杂志目录 下单流程 订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