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危害如同毒品,会对青少年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中国科学院的这项发现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一位英国心理学家声称该研究成果具有“突破性”意义,但也有人质疑,网瘾到底算不算疾病。
研究对患有网瘾的少年进行的大脑磁共振扫描发现,其脑白质中的神经纤维不如常人健康。脑白质是大脑和脊髓的组成部分,是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进行沟通的桥梁。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雷皓教授近日表示,尽管伤害程度尚需具体量化,但这些发现已表明过度上网和大脑受损有关联。
网瘾患者的高分辨率大脑图像为科学家提供了脑损伤定位及其产生机理的线索。“过度上网似乎能将神经纤维上的髓磷脂消耗殆尽”雷皓表示。他领导的研究团队还发现,脑白质组织的受损情形与酗酒、海洛因依赖或可卡因成瘾等其他形式的上瘾相似。相关症状包括影响决策的认知控制能力减弱等。
上网成瘾是否属精神疾病存争议
英国《独立报》援引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精神病专家亨丽埃塔·琼斯的话称:“此类研究具有突破性,它明确了网瘾与酗酒和毒瘾等其他上瘾症状之间的神经成像联系。我们终于得知直到现在仍被临床医生怀疑的东西,即这些不同上瘾症状均能造成脑白质受损。”
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心理学教授甘特·舒曼则表示,在视频游戏上瘾的人中也有类似发现。
另一方面,对此持不同观点的也不少。伦敦国王学院的心理学教授科林·杜鲁蒙认为,尽管经常上网的人确实和不常上网的人在大脑结构上有所不同,但由此就得出结论说上网会“改写”人的大脑,有些太过跳跃性了。
美国心理医师协会颁布的《心理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认为,上网成瘾不能作为一种精神疾病。
“网瘾”在我国列为精神疾病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说,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刚于2011年11月份通过总后卫生部批准,标准明确将上网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我国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陶然说,网络成瘾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首先看个人的社会功能是否丧失。如学生的社会功能就是念书,如果沉迷于网游而逃学,那么就是丧失了他的社会功能。其次,是由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心理成瘾。有的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心里只想着上网,如果不能上网,心里就觉得难受。像这情况,就能说是有“心瘾”。最后,要看一个人非工作、学习目的的上网是否已经成为他的生活的主要内容。
查网瘾做个脑部CT就能办
此外,除了上述三个标准,还可以对患者的脑部进行PET-CT扫描。因为上网成瘾者前额叶的葡萄糖和氧的代谢功能都出现了下降。相对于正常人,网络成瘾患者的这项功能要低8%以上。也就是说,一个长期上网并成瘾的人由于过度上网,大脑中仅有一个非常小的区域保持兴奋状态。而人类大脑的功能是用进废退的,长期不发挥大脑各区域的功能,则有可能引起脑功能的下降。陶然主任表示,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脑部扫描已经成为国际精神科领域的一种研究趋势。(来源: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