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首页 杂志分类 少儿杂志 时尚杂志 经营管理
杂志搜索  
    目录下载:2025年杂志订阅目录
 
山寨为王!

中国杂志网 发布时间:2020/6/12 星期二 下午 5:30:10  浏览次数:12602
关键字:
 每年的糖酒会上,除了正儿八经的新产品,我们都能见识山寨的力量,各种山寨,各种抄袭,而且这些企业看上去是那么理直气壮,各种广告招摇过市,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在中国,似乎大企业都不太愿意冒险做创新动作,很多创新都是中小企业发起的,但的确又是由大企业推动的。大企业把新产品拿过来,三下五除二,各种资源力量全部搁到这个新生力产品上,如果进展顺利,很快便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甚至有人讲,小企业研发的产品能够被大企业相中,当是小企业的福气。

自从统一开发出老坛酸菜面,满城便尽是酸菜味儿,甚至连老大康师傅也不得不跟风而行,推出陈坛酸菜牛肉面。但即便是跟风,康师傅的酸菜牛肉面在2011年也卖了10个亿。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跟风?

大企业资源众多,却为什么喜欢跟风,不愿意开拓?康师傅的一个红烧牛肉面居然能卖20年,是这个产品的生命力足够顽强,还是企业安于现状?企业不愿意做创新的最深层原因在哪里?

 

 

人人爱山寨

                                  文/吕谏

 

摸着石头过河太慢

如今,各个领域的竞争都已经变成“血淋林的战场”。对于大企业而言,大幅投入一块未知的领域,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血本无归。企业要走稳,在新产品决策上,必须经过严谨精致的分析与评估,“摸着石头过河”,确保做出明智的判断。但是,受大环境影响,很多企业变得越来越浮躁,老板们大声高呼:摸着石头过河太慢了!

平心而论,有太多的新产品开发都欠缺深入的思考与评估,所以,许多新产品从诞生的一刻,就带有营销上的缺陷。虽然由于中国市场的庞大与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很多不理想的产品也能搭顺风车,找到存活空间,但随着市场的成熟与商品品类的快速饱和,跳不高的鲤鱼想混进龙门再也不容易了。从整个行业看,创新层面出现短板。

 

投研发不如投广告

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真正的研发部门。他们往往这样认为,“我们做研发投入很大,如果失败,投资收不回来;即使成功,投资也收不回来,新产品和新技术投放市场,不久就被仿制,冒牌货价格低,我们没法竞争。而且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将来的事情说不清,趁着现在经济好,赶紧赚些钱,谁做长期打算?再说,现在只要有广告,就不愁没有消费者,投研发不如投广告!”

我们可以看看食品饮料行业销售费用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公司,广告费用合计高达93亿元。在已经公布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中,广告费用的描述各不相同,有的在广告费用之外,还有宣传费用!

然而,就数量而言,广告费用绝对是销售费用中的大头,特别是乳制品和酒类上市公司。光明乳业净利润2.4亿元,广告投入4.24亿元;伊利股份净利润18.09亿元,广告投入却达36.52亿元,广告投入基本上是净利润的两倍左右。财报显示,伊利股份去年一年的销售费用达72.9亿元,是营业成本中最大的一项开支,而其中广告的花费就超过了一半。

 

坐享其成的快感

虽然我们口号是创新,但操作过程中,往往都是山寨与抄袭。小牌抄中牌,中牌抄大牌,大牌又抄小牌,这就是食品圈的生态。

现在的食品行业中,抄袭仿冒之恶习常常招摇过市,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以为聪明。比残酷的现实更可怕的是,人人都接受残酷的现实。比抄袭更可怕的事,是大家都把抄袭看成行业潜规则,并且默然地接受这一规则。

以目前的中国食品行业现状来看,抄袭仿冒的企业多如牛毛,业内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时间再往前推,许多大牌企业,在发迹之初都是靠抄袭得以快速发展起来的。这种状况,让我们对抄袭之风表现麻木,被抄袭者亦不例外。

很多大企业的管理层也都清楚,浮躁的社会时代,依旧是“钱多、人傻、速来”的时代。自己若独立开发,往往投入大、见效慢。反而是小企业,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会想方设法谋求生存空间。他们思维跳跃,没有太多框架束缚,往往能在拥挤的市场上杀出一片天地,而这些,正是大企业所缺少的。而大企业财大气粗,站在小企业的肩膀上,稍加整理,便可乐享其成,何乐而不为?山寨怕什么,腾讯不山寨吗?娃哈哈不山寨吗?谁能否认人家的成绩?看上去心安理得。

 

“山寨”在本质上是一个荆棘丛生的江湖

相对大企业来讲,主要就是财大气粗,当看到产品有一定前景并且技术、市场相对成熟时,就会直接收购或率先快速模仿。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先进的技术、有效的管理方式、健全的机制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地域,通过一些人的有机整合形成的,这些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复制的。大企业占有资源多,当然做得快又好。

另外,大企业品牌知名度高,钱多则广告打得响,市场很快就起来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没有钱去投放大量的广告,在竞争残酷的市场生存法则中,唯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败对手的,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绝活,从而导致小企业忙着创新,大企业热衷收购或模仿。

然而,“山寨”毕竟是不是长久之计。人们在短暂的欢呼后发现,表面风光的“山寨”产业,在成功抢占了品牌的部分领地后,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局限凸显。同时,“山寨”在本质上是一个荆棘丛生的江湖,即使是再厉害的“大哥”有一天也有可能倒在一帮初出茅庐的“小弟”乱刀之下,最终导致“革命者被革命”的悲剧。

因此,只有关注市场、研究市场、把脉市场,实实在在做企业,拼技术、拼特色、拼专业化和营销技巧才能基业常青。

 

 

山寨是门技术活儿!

                                                      文/许云峰

   

山寨,被误解了很多年

 

一提“山寨”,大家想到的是山寨手机、山寨春晚、山寨汽车,下意识里将“山寨”与低级模仿、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划上等号。《天下无贼》里的黎叔说,“我最恨那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而“山寨”就一度被扣上了这顶“打劫”的帽子。

但是,真正的山寨不是简单粗暴的模仿,不是从“六个核桃”变成“七个核桃”,不是从“五粮液”变成“九粮液”。真正的山寨是个技术活儿。春秋有云“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往往会发生质变。

 

没人跟进的产品不是好产品

  

 没人跟进的产品不是好产品,好产品当然需要“蜂拥而上”的市场效果。五谷道场的“非油炸”快食面曾经喧嚣一时,但很快便偃旗息鼓。很多时候,表面上看是无太多竞争品牌的蓝海,实际上有可能是市场容量有限的死海。

    实际上,大企业“山寨”小企业的创新产品,有利于做大行业蛋糕,形成主流市场。

企业做大之后,生产管理相对稳定,在现有格局就能够保证“好收成”的情况下,大企业当然不愿意冒险。

创新?那是企业活不下去了才会做的事情,所以大企业原本并不热衷于创新。如果不是受到创新产品的冲击,出于原有核心产品的竞争力被削弱的考虑,大企业一定乐于维持产品矩阵的现状,利益使然而已。

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就没有那么“安逸”了。由于资源有限,它们在常规产品上与大品牌的竞争几无胜算,迫于生存压力,“另辟蹊径”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中小企业有更大的动力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

市场变化多端,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创新产品一面市,就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热度来,甚至改变行业格局也不一定。而一旦自己的行业地位受到冲击,哪怕只是有受冲击的可能,大企业也会马上抡起大锤,朝这个新产品砸下去。

在大品牌的强力引导下,创新产品很快成为主流产品,市场容量被做大,当然也会顺带让开创该新品的小品牌同时受益。最终,在这个新品的带动下,大小企业各自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有饭吃,这是最好的结局。

 

将山寨进行到底

 

不管你承认与否,大品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已经是既成事实。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产品线几乎完全相同,你有雪碧我有七喜,你有美汁源我有纯果乐,你有芬达我有美年达。且不说是谁山寨谁,反正是共同做大了品类市场,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实惠。方便面行业,康师傅与统一这对老冤家也同样是这样,产品线高度重合。

其实,如果能在相互山寨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产品升级,在相互山寨中提升营销水平,岂非好事?

另外,腾讯、淘宝、百度等都应该算是山寨模式下的成功者吧?胜者成王,英雄不问出处,时至今日,这些呼风唤雨的巨头哪里还有一丝草根山寨的味道?反倒是培养出舍我其谁的霸气和贵气来。

常言,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大品牌山寨,甚至能让“原创”变成“山寨版”。

双卡双待手机是很早之前夏新率先推出的,但酷派硬是生生地将双模双待与自己的品牌成功地划上了等号,夏新反成了彻头彻尾的山寨版本,这可真成了冤大头。美的变频空调与新科变频空调的案例更是论证了这一观点。

当年,牛根生离开伊利创建蒙牛,誓“与伊利一起共建中国乳都”,这个后起之秀,不仅从伊利的皇冠上摘下明珠,且成功抢夺伊利的“本尊”位子。撇开蒙牛目前的各种问题不谈,牛根生带领蒙牛确实创造了中国乳业的奇迹。

    掌握了山寨的精髓,就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市场上超越原创,所向披靡。反之,如果掌握的仅仅是些皮毛,就只能在市场上刀口舔血,活得野蛮辛苦不说,倒落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下场。那么,作为企业,你是真的看重这个产品,想把它做大做强?还是想搭个顺风车,捞一把就撤?

“山寨”并不可耻,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有打造品牌的决心和恒心,并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有技术含量的“山寨”是提升行业竞争水平的必经之路。所以,拿出勇气与决心,让我们将“山寨”进行到底。

 

【补充阅读】山寨成行业老二

文/许云峰

 

关于山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全面山寨”第一品牌,则极有可能成为行业第二品牌。这里面牵扯到4个问题:

首先,必须是第一个“山寨”行业第一品牌的。第一个可能成就神话,第N个则可能沦为笑话;

其次,产品层面。你有什么样的产品我马上就有什么样的产品,从内容到包装,你有我有全都有,就是盯上你了,如影随形,一抄到底;

第三,市场层面。哪里有你,哪有肯定有我,你前脚进入哪个市场,我后脚就跟来;

最后,传播层面。还记得一句可爱的童声“中秋团圆,金六福酒”的电视广告么?还记得几乎就在同一时段播出的如出一辙的“中秋团圆,浏阳河酒”的电视广告么?金六福是中国中档白酒当仁不让的第一品牌。同是湖南起家,浏阳河的红色文化缺乏足够的延续性,改而跟进令金六福大红大紫的福文化喜文化,结果也在市场上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成为中档白酒第二集团的领头羊。

 

编辑:潘卫艳 858637569@qq.com

 
信息来源: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往期文章精选
杂志订阅 杂志目录 下单流程 订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