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七届)中国调味品产业营销论坛
——寻找行业的创新力量
主办单位:《营销界·食品营销》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 中国调味品协会
官方网站:销售与市场第一营销网 中国调味品网
战略合作:搜狐吃喝频道
新闻专线支持:美通社(亚洲)
<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11年11月9日,2011(第七届)中国调味品产业营销论坛暨年度营销创新榜单评选启动仪式在广东举行。该活动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营销界·食品营销》杂志以及中国调味品协会联合主办。
针对调味品行业创新发展的现状,与会代表纷纷发表见解,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知名营销专家刘春雄教授表示,行业整合和整合行业资本是不一样的,而行业拉开差距也不等于行业洗牌,目前的调味品行业虽然有拉开差距,但还没到整合的地步。同时,他表示,行业企业若着眼于产品的创新是很有限的,建议企业要着眼于品类的创新。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主编王晨则从KA角度发表观点,他认为2011年下半年整体消费市场没有上半年那么景气,这对于KA的调味品销售来说是好消息,因为更多的消费者将由餐饮市场转向家庭厨房。
《食品营销》杂志主编陈思廷认为,只有先进思想领导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只有先进营销方法领导的营销团队,才能战无不胜。
中国调味品经销商会会长白燕则认为,调味品行业的发展需要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她特别强调经销商作为终端的最后一个环节,更要专注于原有模式的创新。
年度营销创新榜单评选活动,是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和中国调味品协会联手运作,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有伟、广州市致美斋酱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宁生、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助理范晓杉、江苏小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枫、烟台欣和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姜文博、广州市岭南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劲、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等上百名行业一线调味品代表以及中国调味品协会几十名理事长,与杂志社的一级专家顾问团队全程合作;还有来自各地的销售额过亿的区域大佬们,如大连大雷物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大雷、广州渝龙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武胜、温州市新纪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旭忠、上海荣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裘晓民、北京余氏福翔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华明等,与来自中国调味品经销商会几十名会员全渠道联动,并得到了第一营销网、中国调味品网以及搜狐吃喝频道等多家专业和门户网站的鼎立支持。
本次活动是中国调味品行业值得思考的一次盛会,也是调味品企业进行营销创新的一次品牌盛宴,无论对中国调味品产业未来的发展,还是对调味品企业的营销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营销界·食品营销》主编 陈思廷
尊敬的叶会长、协会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和经销商: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2011年度中国调味品产业营销峰会,在此,我代表主办方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和《食品营销》杂志对诸位的光临表示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欢迎。
民以食为天,从我们中国有了人开始,就有了我们调味品产业,正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才有我们灿烂的中国饮食文化。
在确定“创新的力量”为主题之前,《食品营销》杂志对行业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发现调味品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产业,是传统产业的主要代表之一,它在传统方面做得最完整,但创新也是最难的。
随着我们产业的加深,行业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在一个年均增长达到30%的行业,要求行业要用创新来满足市场和竞争的需求,调味品行业的创新之路却是如此的艰难。究其根本,是因为调味品有太多的历史,有太多过去的销售模式,虽然其中有精华,但也留下很多的陷阱,因此我们需要破除这些陷阱。这也正是我们此次论坛的主旨所在。
在和行业及企业家的多番交流发现,现在正是我们调味品产业最大的机会,但是机会很奇怪,总是像小偷一样悄悄来悄悄走。我们该如何抓住机会,或者提高抓住机会的能力,这正是一个此次论坛的目的。
我们相信,只有先进思想领导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只有先进的营销方法领导的营销团队,才能战无不胜。谢谢大家。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最具价值的创新(标题)
演讲者∕卫祥云
卫祥云 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总干事
创新包括4个方面: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目前,还没找到哪一种创新可以包括这4种。除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两个基础外,我认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最具价值的创新。
什么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以同样的成本,取得了比别人更大的效益,或者是同样的经济效益下,你能把成本降到最低,这些叫商业模式的创新。
食品工业是目前发展比较快的行业,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经济增长达到9%~9.2%,也就是说,食品工业的增长高于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其中,调味品作为食品工业增长的亮点,发展的速度自然是非常快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调味品企业进入了资本市场。
调味品企业在创新上一定要注意误区。比如,纯粹的技术发明不能叫创新,只是技术发明而已。再比如,有些东西并不是商业模式,比如说某某食品集团实施了新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商业模式吗?不是,顶多是一个企业发展战略。
目前,行业人士都在讨论调味品企业如何搞资本运作、如何上市,借此机会,我要告诫大家:上市是好事,但一定要防止我们的企业“成在事业,败在资本市场”。
调味品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标题)
演讲者∕白燕
白燕 中国调味品经销商会会长
创新是什么?如果我们单纯的定义就没含义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可能在我们不能理解创新的本质含义时就达到了一种顿悟,虽然现在乔布斯去世了,但留给了我们一个创新的世界,他掀起的是一场创新革命,而不是一个单纯技术的发明,发现技术背后给产业带来的革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而调味品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它固有的模式我们很难去创新,甚至包括我们产品的功能定位,很多都在重复。正如经济学家说的,中国经济需要靠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调味品行业同样如此。
说到调味品的营销,我不得不提在一线奋战的、处于终端最后一个环节的经销商。这个群体为调味品行业做了很大的贡献,但目前这些有了实力和一定谈判地位的经销商,也面临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利润越来越薄弱,导致经销商开始就坐不住,有些经销商甚至是在没有办法实现利润提升的情况下,就开始考虑资本运作,而忽略了对主营业务的经营方式的思考。在此,协会表态倡导关注行业人士专心、专业和专注于原有模式的创新。
以外行人心态看行业(标题)
演讲者∕刘春雄
刘春雄 著名营销管理专家
今天到场的各位在调味品行业都是专业的,我跟大家不能相比,所以说自称为外行,为什么一个外行给内行人讲课,是因为我们主题是“创新”,而创新恰恰需要的是外行人心态。
隔行如隔山,但还有另外一句话叫隔行不隔理。希望集团的创始人说,一个企业家要永保青春,就要保持外行人的心态。我认为这个观点很好,用外行人心态反省自己,就会赢得源源不断的源泉。
创新意味着和过去决裂,那么在一个千年的产业里面,我们可能就没有这种心态。以往在座的各位,都是从行业之内看行业,今天我想从行业之外看行业,从行业之外总结行业发展的规律。
行业很多人在早几年的时候,就说调味品行业开始整合了,开始洗牌了,那么从行业发展规律的角度就需要发问:一个年增长超过30%的行业,会经得起整合和洗牌吗?答案是经不起,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别的行业比我们更成熟。
行业整合和整合行业资本是不一样的,而行业拉开差距也不等于行业洗牌。
什么是行业的整合?一般我们说整合,就是中小企业批量死亡,成批成批地死掉这才称为行业洗牌。但是,目前调味品行业虽然有拉开差距,但还没到整合的地步。
调味品企业应该把自己能生存下来的目标定死,然后再找发展路径和方法;普通方法做不到,就找创新的方法。创新思维改变我们的路,它是为最终命运服务的。这就是最有价值的创新。
调味品行业还有多少品类创新的机会?答案是很多。现在行业很多的创新只是着眼于产品的创新,所以它是有限的;而着眼于品类的创新则是无限的,例如我们消费者现在慢慢接受一种概念就是生抽和老抽,其实这是酱油的细分,这恰恰也就是品类创新,毋庸置疑,这个品类创新的厂家肯定坐上了头把交椅。
很欣慰,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它们在做的是品种创新,它们意识到品种创新可以提升到品类创新的角度。所以,创新有两种:一种是技术主导的新品开发,一种是营销主导的新品开发。
创新在终端(标题)
演讲者∕徐德霞
徐德霞 全国调味品行业企业管理培训首席讲师
在最近的麦肯锡调查中,84%高管称创新对于其企业的增加战略极为重要。真正的创新是能够开拓新的市场,而不是在原有的蛋糕中你争我夺。
创新最本质的力量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它的意义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大,只有当技术的创新被应用了,它才真正为企业带来财富。
所以,创新的关键就是回归到市场和顾客的层面,这也是我今天想分享这个话题最根本的原因。
调味品企业创新很难,有三个阻碍因素:
第一个是有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持我们的创新。大家都知道创新确实非常困难,因此,我们不禁发问:我们的创新有障碍了,那这些障碍在哪里?IT行业精英云集,我们调味品行业呢?
第二个是对从事创新的人才有没有提供充分的机遇。很多创新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或者是异想天开,这个异想天开在IT行业可能就是一个新点子,而在我们行业可能连操作的可能性都没有,因为我们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对风险的抵抗和承受能力究竟多少,很值得思考。
第三个是有没有创新的流程和创新的模式。在企业里面是否有创新的文化,这些都已成为行业企业创新的障碍。
近期,我们做了一些消费者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消费模式转变了,消费者更喜欢便捷;第二,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渠道可供选择;第三,超过80%的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会选择产品进行购买;第四,必需品的需求在紧缩,非必需品的消费在增加;第五,消费者区域性的特征进一步加强。
因此,我最后给大家一些关于创新的实质性建议:首先,改变包装;第二,入驻更多的大型超市或便利店;第三,适应网络购物的新方式。
【对话】
调味品资本时代的创新路径(标题)
主持人:陈思廷 《营销界·食品营销》杂志 主编
对话嘉宾:
卫祥云 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总干事
王明法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瑞山 广州市致美斋酱园有限公司生产总经理
杨 俊 大山合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陈小龙 广州名道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思廷:卫老师,这么多年您一直为企业、经销商在服务,从您的角度来看,调味品行业的现状是怎么样?
卫祥云:首先,我要同意刘春雄教授的观点,目前调味品行业比较乱,确实还没到整合期。我认为品牌多样化是调味品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而徐主任的演讲提及的结的变化到市场的布置,我认为讲的是一个销售市场,遵循的只是调味品市场的一般规律,而没有创新的内容,创新的内容需要我们企业家去做,需要我们的经销商去做。
在目前调味品生产、品种结构调整更快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你如何实现创新、如何发现目标,则必须囊括企业制度、人才和管理,尤其要注意企业的管理模式。
陈思廷:之前刘教授是从行业外的眼光里说调味品,而刚才卫老师又从行业的角度来解读刘老师的一些观点,我觉得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性,那么,调味品行业到底是混乱还是不混乱?好做还是不好做?大家又是如何理解创新的?
王明法:恒顺要立足固有系列调味品,着力发展我们的料酒事业,包括我们延伸产品的开发。我们倡导恒顺不仅是一个老字号企业,也是一个年轻的、时尚的企业,我们要开发符合社会的产品。今年我们就推出了十几个功能性的食品,如保健产品、饮料和休闲食品。
在网络营销上,恒顺开了淘宝商城旗舰店,实现了400万的销售。在文化营销上,我们建了一个醋的博物馆,仅仅旅游业做了200多万的收入。在营销模式上,我们学习凡客诚品的模式。所以,未来的恒顺,是要发展成一个厨房整体供应商的龙头,要引进系列化的产品,来形成一个综合解决方案。
虽然,我们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但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我们上市了,有了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于是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我们不仅做调味品,还进入了房地产,多元化的行业消耗了我们大量的资金,所以导致了产业的跨度太大、投入不足,但是从2006年以后,我们开始迅速调整,回归到主业的发展,也开始更加注重创新。
罗瑞山:没有创新就没有致美斋,现在我们广州很多老字号都没有了,为什么400多年了,致美斋还存在?不仅有它历史的原因,也有致美斋的底蕴原因,因为我们的产品在不断地创新。
我们生产传统的醋和酱油,我们的工艺也是传统的,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围绕传统的。但在传统的发展下我们有创新,不仅在产品方面,针对每一个菜色研发一个产品,商业模式上也有创新,我们将老铺复业,完善渠道建设。
杨俊:我刚进入调味品行业半年,我以前在日化行业做的是外资企业,早已经习惯了激烈竞争的环境。所以,刘老师刚才说隔行不隔理。从销售的角度去看,我感觉调味品行业真像刘老师讲的,还没到整合阶段。刘老师很谦虚地用了外行的自称,但我个人觉得他看得很深。
这个行业确实不大,但机会却非常大,不像日化行业,已经三分天下了。所以,我们看调味品市场就是充满着竞争,充满着机会,而说混乱我倒是不觉得。我觉得是一个多层次的、群雄并起的格局。这个时候,谁能够把握住机会,谁能够有适合自己的方式,谁就能脱颖而出。
同时,我也看到调味品新兴的企业,它的崛起速度也非常快,这种速度不能用常规的理念来理解,因为大家基本上处在同一起步线。在调味品市场,大山合公司也做了一个四五规划,同时也很有高度地提出了要围绕创新做一个调整。我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我以前是日化行业的,现在进入调味品市场,这对我来说既压力也有动力,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陈小龙:产品创新要达到一个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以家乐浓汤宝为例,作为调料,是创新产品,但是说白了它还是调味料。酱油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由黄豆变出来了,我们做的行业本身就是由创新变过来的。从企业管理者角度来讲,产品上的突破都来自思想的突破,思想突破以后就会看到很有创新的产品。
今天我没有从营销层面而是选择从产品层面来强调创新,是因为我认为调味品产业的创新目前主要还是着力在产品。重点就是要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有些可能是消费者知道的,有些可能是消费者不知道的,比如浓汤宝就是因为它发现了消费者的快速需求,这个产品引导并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2011年度中国调味品产业创新奖榜单发布(大标题)
2011年度中国调味品产业创新奖TOP10(一级)
广州市致美斋酱园有限公司限公司
老树长青的秘诀在于它始终都能把握住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给老字号注入全新的品牌元素。走过400年发展历程的致美斋,以随需应变的理念,不断应时势调整自己的方向与定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致美斋有效、及时地推进了调味品产业重组发展进程。致美斋的进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品、真情、真放心”的经营理念。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酱醋业首家上市公司,恒顺醋业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行业领袖,恒顺醋业制定了十几项严于国家标准的质量内控标准,同时也参与了酿造食醋、镇江香(陈)醋国家标准的制订或完善。一个170多年来口碑相传的品牌,恒顺凭借严格的生产工艺,努力推动恒顺衍生产品的价值回归。
大山合集团有限公司
她是食用菌及食用菌行业的领军,产品销往世界65多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年出口量超过3500吨,跨越30多个纬度实行“候鸟式”运作。她紧紧围绕以“精、准、细”为标准,开创其特有的“大山合”品牌菇酱、菇精系列产品,用多年的品牌积累和细致专业的服务,有力保证了公司整体效益的持续提升,也缔造了渠道利润在复杂环境下照样可以“四两拨千斤”。
2011年度中国调味品产业创新奖——单项奖(一级)
年度最佳品牌定位创新奖——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
作为腐乳品牌,她有340多年历史,但历史并没有阻碍她的大胆创新。她专注于创新产品的研发,陆续攻克传统腐乳行业低盐产品保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难题,最终推出了“低盐腐乳”等多个创新系列产品,使食用调味品的健康系数大大提升,填补我国腐乳行业低盐发酵空白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对低盐的健康需求。凭着持续创新的精神,王致和以消费者为本位,不断引领我国腐乳行业的突破传统。
年度最佳营销实效创新奖——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
西吴清丽地,乌程天下知,先秦古酿法,传绪老恒和。“中华老字号”老恒和在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中独树一帜,锐意创新,其“年份料酒”更是首次将“年份”概念引入料酒行业;将料酒按口味细分也是其首创。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坚持在自己专业的料酒行业做细、做精。执著的人才会成功,执著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年度最佳品类营销创新奖——四川高福记食品有限公司
以现代科技改造传统美食,以美味营养服务大众健康。高福记抓住川菜全国化的机遇,以及现代消费者快节奏的消费习惯,开创了其独特的“方便川菜”。其产品采用直投式乳酸菌发酵技术,在产品口味、品质保障、营养保持等多方面得到了突破,更加浓郁的产品风味征服了全国消费者的味蕾,“让川味飘向世界”。
年度最佳整合营销创新奖——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
“从田间到餐桌”不止是一个口号。中粮屯河构建从种子研发、种植、采收拉运、加工到销售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并实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只是为了确保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的产品品质和安全。精耕细作,打造全产业链食品企业。
年度最佳渠道架构创新奖——江苏小康食品有限公司
她以“小康牛肉酱” 闻名于中国,如今跳出传统调味品经营思路,在封闭式渠道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效开拓(航空、监狱、学校等),同时与类似盐业公司等类似系统合作,借助其强有力的渠道网点和渠道控制力,导入小康产品,并为此推出了适合上述渠道销售的PET包装,获得了突破式的发展。
年度最佳跨界营销创新奖——烟台欣和味达美食品有限公司
以“发展样板市场,辐射周边市场,求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一策略指导下,烟台欣和在不到10年的时间,迅速跨入行业一线品牌的行列。她还突破传统概念,大胆进军休闲食品市场,其“黄飞鸿”花生米案例创造了中国本土快销品的一大奇迹。如今,经过跨界创新后的欣和将产品出口美国、亚洲等国际市场,欣和正在实现她的“最有影响力、最有实力、人人尊重的公司”愿景。
年度最佳产品设计创新奖——四川省味聚特食品有限公司
五年前,她刚出山时,面对强手林立的小菜调味品市场,她出人意料地在“高端小菜品牌”处找到了突破口,成为小菜界的一匹黑马;五年后,她以最普通的土豆片和藕片为原料,融入独特的川味凉拌工艺,杀入国内外大品牌比比皆是的休闲食品领域,通过自身强大的品牌和渠道运作能力,迅速震动业界。味聚特,一个总能让最简单的东西也散发出夺人光芒的食品业新兵,仿佛天生就善于以小博大,在处处沸腾的红海中总能寻得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编辑:张铃 18599600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