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首页 杂志分类 少儿杂志 时尚杂志 经营管理
杂志搜索  
    目录下载:2025年杂志订阅目录
 
从“控制人”到“协调事”

中国杂志网 发布时间:2019/3/7 星期一 下午 2:37:31  浏览次数:14764
关键字:
        刘悦坦/文
        编者按:从传统的“控制人、适应事”的人事管理模式向 “控制事、适应人” 转变的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方向。
 
        案例1:从“踢桶效应”到“态度模式”
        有一位老汉住在一个广场边,广场上有一些废铁桶。一群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经过广场时,都要对那些铁桶拳打脚踢,以此取乐。老汉有心脏病,那些噪声让他不堪忍受。但老汉没有直接制止。有一天,他拦住那群学生,对他们说,我很喜欢听踢铁桶的声音,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我就给你们每人每天1元钱。小学生们很高兴,踢打铁桶更加卖力。
        一周后,老汉又拦住那群学生,说我现在经济情况很糟,不能再付给你们踢桶的钱了,但我还是希望你们每天都免费为我踢一阵子。学生们愤怒地拒绝了——不给钱了,谁替你免费干活。即使放学路过此地,下意识地准备踢桶时,突然想到踢桶已经没有任何报酬,还是悻悻地放弃了踢桶的打算。有的孩子甚至把这些废桶搬走了,以免老汉享受其他人无偿为他踢桶的乐趣。老汉复得安宁。
 
        分析:
        我们不妨将故事中的现象称之为“踢桶效应”。 在数学上 A+1-1的答案是A,但在人性学领域的答案则是零。“A”便是把孩子们每天踢桶这一行为,“1”为老汉每天付出的钱,后来老汉又把这1元钱减去了,这就是“A+1-1”,结果是并不等于原来的“A”,因为原来的那个“A”也不复存在了。
        员工态度的改变不能靠粗暴的扭转或简单的奖励与惩罚,而应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得”、“失”双向协调——“设立”并“错开”对方的心理参照标杆。
       
        案例2:从“称糖效应”到“薪酬模式”
        顾客到商店准备买1斤水果糖。售货员抓了一把糖放在秤上称,同样1斤糖,不同的称法对顾客心理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售货员最初放到秤上的糖不够一斤,他就会继续往上添,每添一点,顾客心中的喜悦就会随之增添一分,认为自己得到了额外的利益。相反,如果售货员放到秤上的糖超过了1斤,那么,他每拿下一点,顾客的心就会随之收紧一点,认为自己是在不断吃亏。
 
        分析:
        我们不妨将这种现象总结为“秤糖效应”。顾客认为售货员身后箱子里的糖是商店的,和自己无关。
        但是,一旦售货员把糖放在秤上,在顾客的潜意识中,这些糖已经属于自己了。因此,当售货员在秤上增加糖时,顾客就会有收获的惊喜。相反,售货员每从秤上取回糖时,顾客就会有一种不断失去自己财物的沮丧。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员工对薪酬的感受,不在于工资具体数额的多少,而是自己的付出和收益以及他人的付出和收益之间的双向动态比较。因此,最有效的薪酬管理,不是多劳多得,而是在员工自己的期望和获得之间的一种平衡。
 
        案例3:从“蚂蚁效应”到“胜任模式”
        一只蚂蚁爬树。第一天早上从树根出发,晚上到达树梢,时快时慢地前进,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这只蚂蚁,从树上下来。早上从树梢出发,晚上到达树根,时快时慢地前进,也用了一整天的时间。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这只蚂蚁在两天的同一时间到达树上的同一地点。
我们稍微转换一下问题情境,问题便迎刃而解。还是这棵树,假设有两只蚂蚁,一只蚂蚁从下往上爬,另一只蚂蚁从下往上爬,那么,这两只蚂蚁一定会在某一点相遇,这就证明了一定有这种情况:这只蚂蚁在两天内同一时间到达树上的同一地点。
 
        分析:
        我不妨把将这一原理总结为“蚂蚁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并非没有创造力和敬业精神,而是我们的管理者往往不善于转换问题情境使之适合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说白了就是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的激励。而在这一过程中,“胜任”是对员工最大的激励,只有从事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员工才有成就感。
信息来源: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往期文章精选
杂志订阅 杂志目录 下单流程 订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