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培训学习热的兴起,使得一些企业管理诰快速在商界流行。然而,有些流行语听起来非常“经典”和“时髦”,但实际对企业家的“毒”害却不小,可谓是当今商界可怕的“真实的谎言”
我国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一些企业家文化底子薄,但有幸赶上了这个学习的时代,政府也极力耍打造学习型社会,这本来是个好事。但对于一些企业管理术语和格言,往往会因为各人的理解和宣扬的不同而导致大桕径庭的效果。有一些商界流行语听起来非常的“经典”和“时髦”,但实际上对企业家的“毒”害却不小,可谓是当今商界可怕的“真实的谎言”。本文特摘录五句进行剖析,以正视听,同时也顺祝我国企业家一路走好。
真实的谎言一:顾客是上帝
“客户是上帝”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商界名言,至今很少人怀疑过。其实这种提法并不完全正确。
客户不是上帝!因为上帝不是“人”,只是一个虚拟的形象,不具有人类正常的埋性与情感。企业与客户之间不是“上帝”与“奴隶”的关系,双方都应享有基本的人格尊严和平等。
把客户当作上帝至少易产生两种倾向:是有少数不法商家真的把客户只当作“上帝”不当“人”,冈此可以心安埋得地运用各种欺诈的手法做成生意,这部分人败坏了商家的整体名声;另一种倾向就是,因为这句话,顾客在无理取闹时也敢于理直气壮而企业只能忍气吞声,甚至设立“员工委屈奖”。要知道顾客在讨价还价上表现出的人性的贪婪是没止境的,一味的忍让迁就、为顾客承担无限责任最终会使得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毕竟办企业不是办慈善机构。客户是上帝的概念不利于和谐的市场交换关系的形成。
商家与客户双方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在宪法中就被赋予“众生平等”的意蕴。商家和客户只不过在交易中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应该是互相感谢,相互感恩。商家是站在为客户解决困难的角度来推销产品,为客户送来了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满足了生活或工作的需要,而客户又以合理的金钱方式肯定商家的服务。因此在经商中,商家面对客户要坦诚,既不要比人家高,也不必比人家低,是平等互利的。没必要花言巧语,口不对心,搞阳奉阴违的那一套,这样才可以更多的吸引客户,与客户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坦诚、守信,才可以取得客户的信赖。
拿客户当上帝的提法,是地地道道的虚伪狡诈,人前面脸堆笑、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客户走后立马变脸,或洋洋自得,或咒骂客户,这样的商家肯定不会长久。
其实社会中每个人都要体验“商家”和“客户”这两种角色,在工作单位我们向自己企业向社会出售“服务或产品”而获得收入,此时我们都是地道的“商家”,在生活中我们购买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又是顾客,既然如此,与其“我骗你、你骗我”不如“我帮你、你帮我”,这样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形成。
所以,建议我们商家都能及早转变错误观念,变“客户是上帝”为“客户是朋友”,这样才是真正的“正道”和“商道”。
真实的谎言二:商场如战场
“商场如战场”这句被企业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名言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商人,也直接影响了当今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建设和培育。
“商场如战场”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误把“如”字想当然地理解成‘‘是”,一字之差结果自然是缪以千里。正缘于此,一些商人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把市场当真当作战场,把竞争当真当作战争,把对手当真当成敌手。古往今来这句真实的“谎言,’不知害了多少商人,误导了多少企业。远的不说,“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商场与战场确有互通的一面,如竞争激烈,复杂多变,也有性质上的大不同。如大多数商场之争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繁荣,而大多数战场之争只是为了个别国家或民族的私利,只会劳民伤财,生灵涂炭,而无益丁社会的进步。
战场是没有底线的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尽管文明社会已为战争制定了些人性的规则,如联合国日内乱公约,但遍观人类战争史,从古至今这个规则从来没被真正的遵守过。而商场是有道德法律作底线的,公开公平地和平交易,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违反者最终都会受到惩罚而付出沉重代价直至退出市场。
再者就是,战场是有时间限定的斗争,而商场是一场既没有既定的开始时间,也没有终点规定的马拉松竞赛,只要你愿意,谁都可能有机会参与这场竞赛,在公平的竞赛规则下谁也无法干净彻底地完全消灭“竞争对手”而一劳水逸。这场竞赛中,总会有竞争对手源源不断地产生,只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可能在这场长期竞赛中获得客户认可而最终胜出。
如果非要作个比喻的话,我们认为,‘‘商场如赛场”更为恰当。因为竞技赛场上,是在同等公平的游戏规则下比研发,比品牌,比服务,比实力。商场需要的也不仅是竞争,还有合作。阿里巴巴老总马云说:心中无敌者,才会无敌于天下。
商战如战场,但商场不是战场,千万切记。
真实的谎言三:同行是冤家
“同行是冤家”,在“血流成河”的“红海市场”,从事市场竞争和打拼的企业家们从心理上确实会有这种感受!这是事实,无须否认。但是,客观上同样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正是这个我们痛恨得“牙痒痒”的“小冤家”让我们企业丝毫不敢懈怠,这个“冤冢”让我们得以快速成长,最终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与其说“同行是冤家”、“同行是仇家”,不如说同行是我们最残酷无情的“导师”,是个不请自来的不要“工资,,和“薪水”的、经常对你不扣招呼就强行对你进行“魔鬼式”训练的“教练”。能遇上这么个“人生导师”和“雷锋式”“傻冒”教练,也许我们应该偷着笑才对。
笔者认为,这样思考至少能让企业界的朋友心理上舒服些,不至于“走火入魔”,因为历史上记载,对冤家仇家进行复仇的人常常是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破坏道德法律底线的,都是十二分残忍。对付这些“冤家”,我们私下里为了心理发泄可以“骂他”“咒他”,但客观上要接受这位教练的安排和“魔鬼训练”,并郑重发誓一定会遵守商场这个大赛场的游戏规则,勇敢地去而对这种人生的比赛并接受这种阶段性比赛导致的“成功”或失败。商场不是战场,商场你永远可以东山再起,屡败屡战。
当你感觉周围都是冤家时,请你暂时不要创业,因为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另外就算你是孙武在世、诸葛重生,也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这又何苦来哉。商场上没有天然的冤家,冤家是人造的。有冤家的商场上,只有两败俱伤,没有全胜的胜利者。
如果你硬要较真,一定要找个冤家才“过瘾”的话,那就找你自己吧!去和自己的懒惰与懈怠、自私与狭隘作斗争;去饿体肤,去劳筋骨,去苦心智。心平气和了,修身养性了,自然就增益其己所不能了。那再想生活不幸福,再想事业不成功,也难了。
真实的谎言四:一流企业做标准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树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句话的作者无法考让。由于学界和媒体的四处宣扬,现在这句话已经被中国部分企业奉为“圣经”,这一定律得到中国企业界的首肯。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格式上由于解读的不同,极易误导企业,特别是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因此本人把它列为第四句商界真实的谎言。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为什么耍做标准?最简单的如灯泡的接头,不同厂家同规格的灯泡你都可以拧上去;比如你的电脑电源插头,能插在不同的电源插座和面板上,这就是标准。标准是工业界为了,满足大生产和交互配合的必然结果,是行业互利有序竞争达成的公共规则,不是企业赢利的工具。但是如果把标准作为一个盈利工具,一仑制约竞争对手的武器,一个拒竞争对手于千里之外的门槛,脱离了标准产生需求的本质,这无异是走上了邪路。
一个公司的生存法则,无疑还是要靠市场获取最大利润,靠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微软、Inte]、TT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制定出N多的标准。但是他们没这么做。他们最赚钱的还是靠他们的产品。
“一流企业搞标准、二流企业树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句话其实有两个隐含前提:一是,一流企业做标准,首先你要先成为一流的企业,才能有资格有信誉做行业标准。为什么流的企业才能做标准呢?成为流的企业需要经历定发展历程,在资金、技术上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在业界要有定的影响力,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用户,这时候你做标准才水到渠成。其次它说明了社会分工的问题,市场经济已经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生产、营销、设计是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标准对设计,品牌对营销,产品对生产,不同的分工对应不同的企业。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就专门靠做标准生存。国内现在有些企业想做标准,目的不过是想通过做标准来实现成为流企业的梦想,那不是你想一流就一流的,这是典犁的不自量力,只能贻笑大方。
所以做标准,得先把企业做强、做大,做到一定规模后,有了资金、技术、用户基础,才可以考虑。没有走到那一步,就不要去吃天鹅肉!
真实的谎言五:做大做强
也许中国人天生都有一种做大的心理“情节”,尽管荒唐的大跃进时代去不返,但是中国企业家心中的“超英赶美”的“大跃进”式情结依然存在。因此这句话在我国企业界特别好忽悠,极易被企业家相信。
其实,这是一句典型的忽悠中国企业家的真实的谎言,而且毒性很大。从改革开放到今天,这句话不知误导了多少企业,实在是害人不浅。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快速做大提供了许多便利工具,使得企业做大有了,实际的可能,再加上官员做政绩工程的需要,以及媒体的外行式鼓噪,一些企业家听完报告后回来完全变了个样,满口都是企业管理的名词术语,动不动就是资本运作,追赶世界五百强,似乎企业不快速做大、不谈五百强就是不爱国,完全把企业策略政治化。
残酷的事实让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在做大中做强,反而是在做大中做死!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富翁牟其中的南德集团在做大中做死;新疆的德隆在做人中轰然倒塌;南林格尔在众人目瞪口呆的大兼并中迅速做大而日做死…… 究其原因,因为这句话本身违反逻辑:一口吃不成胖子,企业只能由小到大的成长,企业成长的逻辑只能是在做强中做大。我们需要切记的是:做大是不断做强的最后结果,盲目的“拔苗助长”和“囫囵吞枣”,只能让企业早死。 |